找到相关内容111篇,用时2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汉传佛教经律论概要

    忘忆、散心、无明、邪方便、邪念、邪解、戏掉、放逸等。   《成实论》认为,创造了人,人又从烦恼造。所以烦恼是使人在六道轮回的疏缘,即条件,而一切烦恼的源头是无明。   4.灭、道:构成真谛的两...后至“三千大干世界微尘数善知识”前之间,补人“文殊伸手摩善财顶”十五行,即为现今流行的《八十华严》本,又称译《华严》,或称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。   ...

    李尚全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65964783.html
  • 话说佛教之二

    时候就是进入了有余依涅槃,到他八十岁去世时是进入了无余依涅槃。我们现在,受苦之后忿忿不平,别人伤害了我,我就要报仇,别人伤害我,是我在受果报,我要报仇,这就是我又造了因,这样一来一往就没个完结的...可能是我先伤害了人家,人家找我报仇的),这样我只受果不再造因了,我们现在因为不知道、所以不甘心,因此在受果报的时候还要接着造。象释迦牟尼佛,他成佛了以后,他还要受金枪马麦之报(受金枪之报见于...

    刚晓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572864924.html
  • 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》导读

    。  地藏经上说到“南阎浮提众生。举心动念。无不是。无不是罪。”带业往生是带旧业,不断生起的散乱心迷惑造的是带不走的。像我们散乱心太重的人,一句两句佛号,是不能转散乱心为佛心的。必须多念始能有济...光佛(四大悲拔苦无对)。亦号智慧光(五会真实利。除无明垢)。常照光(六寂而常照)。清净光(七三无染)。欢喜光(八慈令安乐)。解脱光(九离相普益)。安隐光(十离生灭相)。超日月光(十一此下二是放光)。...

    慧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01865570.html
  • 《起信论》之争后梁启超的佛学思想探微

    这生命存在的几十年间,又不歇的被这业力所引,顺应着环境,去增长旧业,加添。一切都能支配未来的生命。”  梁启超在《起信论》之争后不再将“真心说”与其他教理混同而说,绝非只有业力问题上的一个孤证,...梁启超在1925年的《给孩子们书》说:“思成前次给思顺的信说:‘感觉着做错多少事,便受多少惩罚,非受完了不会转过来。’这是宇宙间惟一真理,佛教说的‘’和‘报’就是这个真理,(我笃信佛教,就在此点,...

    林国良 江婵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44366429.html
  • 略论“苦行”

    ldquo;苦”是恶业果,人若以苦行灭宿业,同时不造,等到诸业 毕尽就可解脱[22]。尼乾看似宣讲因果,但其并不解因果正义。   其一,因果前后相引,无限连贯,生生不息。而尼乾见&...ldquo;苦灭”开了诠。   “苦”是所引,对于将“”看作物质性实体的外道(如尼乾子外道)而言,“苦”是客观存在,...

    赵菲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23067505.html
  • 最初的根本佛法

    往往不知自省,反而怨天尤人,更起迷惑颠倒,再造,复成苦因,如是烦恼业报展转相生,苦上加苦,以致苦海无边,譬如扬汤止沸,只见滚上加滚,无有已时。   我们如果想从痛苦的深渊中解脱出来,首先要灭除集苦的原因,不再造作的苦,快乐的人生就离我们不远了。因此,彻底了解造成痛苦的原因──集谛,是追求幸福不可忽视的要务。   三、灭谛   灭是寂灭的意思,是指灭尽贪、嗔、痴等烦恼,而显现出清净的真如体性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94569191.html
  • 读《瑜伽经》(二)

    对这种(业力)抑制时,由於抑制了所有的(行力,因而达到)无种三昧。(1·51)”   仅仅证悟神我实相、仅仅不造,都还不能达到真正的解脱,因为这仅仅相当於小乘佛教的有...rdquo;),前一种作用就受到抑制。当通过瑜伽修持达到总制阶段时,后一种作用便可以产生。由於向外的行力被抑制,人便不再有的行为,也不再产生。这时,一种体现了辨别智的清净的流开始产生。总制还...

    方广锠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82570717.html
  • 佛教各宗对净土分类的看法

    来看,并不如此,法藏菩萨有  本迹二门:由迹门来说,这是菩萨在凡夫地所发愿而造成的  国土,所以是报土;由本门来说,菩萨已登等觉之位,没有  再造,只是应现之土。阿弥陀经云:「其土有佛,号阿  弥陀...生死,所以叫做方便有余土。  三、实报庄严土:这是莲华藏世界 (果报土) ,是法身  菩萨所住的地方。此土菩萨,观一实谛,发真无漏,而得到  真实的果报,但是无明未尽,漏无漏而受法性报身,所以  ...

    宏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540871071.html
  • 释尊时期止观法门的实践

    ,  由于意思食(有漏意会思食)于可爱事生起热切期望,由于识  食使诸根大种与寿、暖安住不坏。众生由于顾恋身命,追求气  力、喜乐等而造作种种,增长种种烦恼;由于抟食、触食  、意思食的追求,识为...10 解说如下︰  往昔有五百猎师,共入阿兰若处杀诸群鹿,以此为;  五百猎师堕三恶道,于三恶道受诸苦恼,经久得出。昔  有微福,得生人间,出家为道,(于释尊处)受具足戒,  五百比丘宿,殃未尽,(...

    林崇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390373973.html
  • 了“生”脱“死”的佛学智慧

    诸法存在的依据,故为有“我”。)  可见,佛教涅槃寂静的理想追求,是其人生痛苦说的必然结果。人生痛苦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的无明造业所引起的各种烦恼和欲望。众生只要被贪欲和执著所缚,就要造作,此定会在...之而轮回于六道。“”是轮回的重要条件。善的因产生善的果报,恶的因产生恶的果报,不断地在六道间流转变化。死亡是这一期生命的结束,但另一个再生连结意识又于下一个生命生起。  1、生死流转之缘起  ...

    邓庆平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13491987039.html